2015-09-20

呼应顶层设计,沪国资国企改革加速

新华社上海9月20日专电(记者姚玉洁、何欣荣)爱建集团18日发布公告,公司主要股东开云手机官网入口(中国)开云有限公司将向上海均瑶(集团)有限公司协议转让其所持爱建集团7.08%的股份。
以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》为标杆,上海进一步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步伐,将顶层设计贯彻于基层探索,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、建设国有资本运营、投资公司等方面深度推进。
统筹资源 让国资国企焕发新活力
“爱建集团股权转让,让其回归传统的民营企业身份,有助于解决其股权结构分散带来的公司治理难题。民营资本均瑶集团在商业、金融等领域均有成功案例和丰富经验,如果此次转让成功并能注入优质资产,有望让资产状况单一的上市公司焕发新活力。”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傅帆说。
爱建集团前身是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,是上海老一辈工商业者和部分海外人士共同集资创建。经过多年发展,爱建逐渐成为拥有信托、证券两张金融执照的综合类上市公司。2015年半年报显示,爱建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.7亿元,同比增长41%,净利润为3亿元,同比增长25%。
  目前,爱建集团第一大股东是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,持有12.3%的股份,上海国际集团是公司第二大股东。若此次转让成功,均瑶集团将成为爱建集团第二大股东,优势资源嫁接、体制机制松绑有望重新激活爱建这个品牌。
  资本腾挪是手段,核心是做优做强。这一股权转让也让上海的国资运营平台——上海国际集团再次站到聚光灯下。
  此前,上海国际集团将持有的锦江航运近48%的股权作价11.767亿元转让给上港集团,实现锦江航运与上港集团的战略重组,“上海国资运营第一单”落地。从“管企业”到“管资本”,上海灵活用好行政之手和市场之手,在更高层面统筹配置资源,让国资国企焕发新活力。
从“管企业”到“管资本”
建设国有资本运营、投资公司,以“国资委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—国企”这样的三级管理架构,实现国资管理由“管企业”向“管资本”的转变,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。
2014年以来,上海积极推动上海国际集团、上海国盛集团两大国资流动平台战略转型,国盛以产业为主,国际集团兼顾金融和产业。2015年部分国有企业股权已划转给两大平台,从而启动国资流动平台的实质性运营。
“收购锦江航运有助整合上海航运优势资源,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。”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表示,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运营商,上港集团原本就全资控股一家航运公司上海海华轮船,收购完成后可以实现业务重组,有利于上海港航企业参与到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
  “国资运营平台的角色,类似于基金公司的操作手法,即不干预投资企业的具体运营,而着重于资本回报率的提高。资本运作所产生的收益,既可以投入到亟待发展的新兴产业,也可以投入社会民生类项目。这样,国有资本的布局也得以优化。”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建文说。
“资源、资产、资本、资金”良性循环
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国资委主任徐逸波表示,通过纵向整合和市场化重组,推动国际集团、国盛集团战略转型,使之成为部分国有股权的持股主体、国资运营的执行主体、价值管理的操作载体和资金配置的执行通道,确保在更大范围、更高层面统筹配置资源和盘活存量,实现“资源、资产、资本、资金”的良性循环。结合流动平台建设,完善国资监管体制,做到“多管国资、放活企业,不管经营”。
据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傅帆介绍,今年上半年,集团层面14家单位完成了整合重组,盘活存量资产超过300亿元。其中,国泰君安与上海证券的同业归并完成,国泰君安顺利上市;浦发银行与上海信托整合顺利实施,股东层面已完成所有程序,重组完成后,浦发将成为国内第四家持有信托牌照的商业银行。国际集团还将6家类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整体打包转让给上实集团,实现跨系统整合,使上实集团竞争力明显增强。
“上海国际破除‘围栏’意识,正确把握利益调整中的舍与得,优化国资产业链、价值链,把自身打造成国资的流动平台、收益平台和控制平台,从直接经营企业向宏观管理的国有出资人角色转变。”上海国际集团董事长沈骏说。
在局部领域的退出,使得上海国际集团得以集中优势资源,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。据透露,国际集团还将全力支持金融要素市场重点项目建设,包括推进保险交易所筹建,支持、配合、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(CIPS)筹建,支持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参与筹建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。

本文系转载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